首页 资讯 正文

钟水荡古风

体育正文 246 0

钟水荡古风

钟水荡古风

位于湖南郴州西南、北纬25度的(de)嘉禾(jiāhé)县,古称禾仓堡(cāngbǎo)。据《衡湘稽古》记载:“天降嘉谷,神农拾之,教耕于骑田岭之北,其地(qídì)曰禾仓,后以置县。”千百年来,享有母亲河称誉的悠悠钟水流贯其中,不仅滋养着禾仓这片神奇的土地、养育(yǎngyù)着勤劳勇敢的嘉禾人民、更孕育着嘉禾勤廉文化的底蕴。 在(zài)钟水河畔有(yǒu)个叫荫溪的村子,在这里,您(nín)可以感受到为表彰明代嘉禾籍南京巡河御史李祚的监察功绩而修建的“风宪”牌坊之威严;还可以在县城北门外珠泉亭景点,体悟“逢人便说斯泉好,愧我无如此水清”的清廉文化。考古发现,钟水两岸有许多(xǔduō)先民生产生活遗址,有石器时代的石斧、石磬、砺石,有战国时期(shíqī)的青铜剑、青铜矛(máo)、青铜范,有唐宋时期的冶炼遗址和窑…… 《水经注·钟水篇》注解曰:“钟水出桂阳郡南平县(今蓝山县)都山。”清同治(qīngtóngzhì)《桂阳直隶州志》把(bǎ)现在的舂陵江(língjiāng)干流和源头都统称为钟水。 到现代社会(shèhuì),随着科技的(de)不断进步,人们对湘江支流舂陵江的来龙去脉进行了(le)探究。按照(ànzhào)“河源唯远唯大”的原则,人们发现舂陵江的南源钟水长度和流量都比另两个源头漼水与舂水要长要大。前些年又(yòu)有相关人士实地考察了舂陵江的这三个(sāngè)源头,证实南源钟水确实是舂陵江的正源,而钟水的正源是舜(shùn)水。舜水又名岿水,位于湖南省蓝山县境内,发源于所城镇人形山麓峡源村。由南向北,流经所城、塔峰、毛俊(máojùn)三个乡镇,在毛俊镇井湾村的两河口与毛俊水汇合流入钟水。从这里看,舂陵江的发源处是蓝山县所城镇人形山的峡源村,而不是同治《桂阳直隶州志》和《辞源》所指(suǒzhǐ)的南风坳。全长约53 千米,流域面积486平方千米(píngfāngqiānmǐ)。传为舜帝南巡沿河(yánhé)经过之地,因名“舜水”。 舜水与毛俊水汇合后才称之为钟水。钟水主要在嘉禾地段,从南至北流经嘉禾县境内珠泉镇、坦坪镇、石桥镇(shíqiáozhèn),全长约77千米,流域面积(liúyùmiànjī)407.43平方千米(píngfāngqiānmǐ)。钟水穿流山川、峡谷,河道迂回滩多,水流湍急,鬼斧神工,造就(zàojiù)了不少美景胜迹,留下了不少美丽的(de)传说,也留下了不少文人墨客佳作。 钟水在流经嘉禾县石桥镇仙人桥村时,两岸天然(tiānrán)岩石延伸连接(liánjiē)而成一座天然石拱桥,传说是仙姑借观音菩萨神鞭,赶山而成,故称“仙人桥”,为嘉禾八景之一。桥高48.7米,跨度63米,明朝参政陈尚伊写(yīxiě)有(yǒu)《仙人桥石梯碑》,将仙人桥誉为“湖南一奇概也”。 钟水河(shuǐhé)上名景胜迹除了仙人桥之外,还主要有“太公钓鱼”和“舜源浩荫”。“太公钓鱼”位于(yú)石桥镇岛石村附近,钟水河畔下游(xiàyóu),相传姜太公南下(nánxià)时曾在此钓鱼;而“舜源浩荫”传说因舜帝南巡三楚,驾崩于九嶷,为纪念舜帝,邑人把发源于宁远(níngyuǎn)九嶷山的舜水,流经嘉禾后仍叫舜水。因其造福于嘉禾人民(rénmín),于是把钟水车头桥上下游的美景称为“舜源浩荫”,为嘉禾古八景之一。 嘉禾地处偏僻,古属“南蛮之地”。在交通落后的时代(shídài),钟水是(shì)嘉禾的一条黄金水道, 航道运输自宋朝起形成(xíngchéng),明清时期渐盛。据《嘉禾县(jiāhéxiàn)图志》记载:境内沿河船户多达百数,自清康熙三年,湘(xiāng)南改食粤(yuè)盐,嘉禾边邻两广,为粤盐入湘转水运的交接点之一。同治《桂阳直隶州志》载经钟水每年发(fā)至四洲之食盐达1870万斤(wànjīn)。大部分从广东(guǎngdōng)星子、连州、广西八步等盐埠运入境内,再转水运至沿河各地。临武矿砂和嘉禾煤炭、农产品也由此运出,然后走水路运回布匹、瓷器等生活用品,年运量达数千吨。水运上行至蓝山土桥(tǔqiáo)墟。民国(mínguó)《嘉禾县图志》载:“沿詹家上至蓝山土桥墟,舟楫止此。”直到20世纪50年代,钟水河上大修水利工程,主要是拦河大坝,长途水运才终止。 钟水河两岸码头,在嘉禾县境内有两个, 一是油涵铺码头。原名赤竹铺码头,位于车头镇油涵铺村西,明末时期(shíqī)形成。二是(èrshì)朝廷窝(wō)码头。位于珠泉镇朝廷窝前,清初形成。 据嘉禾史料记载,在石桥(shíqiáo)镇“仙人桥”和“太公钓鱼”景点之间的(de)石市村,有个名为“广济圩(wéi)”的古市场,当地人又称“石桥圩”。该圩始建于清乾隆二年(nián),清道光三年重建,现存(xiàncún)圩场至今已有(zhìjīnyǐyǒu)近200年历史。每逢阳历“一、四、七”赶圩日,附近(fùjìn)“两市三县(sānxiàn)”(永州市新田县、郴州市(chēnzhōushì)嘉禾县、桂阳县)村民蜂拥而至。该圩成为辐射周边邻县农副产品的集散基地。全国政协原副主席毛致用在视察时曾为该圩场题写了“石桥市场”几个大字。广济圩古市场全长约100米,宽30米,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建有12个凉亭,全部为方形石柱、木梁(mùliáng)架结构。石桥籍著名作家古华创作的小说《芙蓉镇》笔下的“闹市”即指此。 京西古(gǔ)道是指古代京城(长安)通往广州(guǎngzhōu)等地(dì),一条主要用于驮运荔枝、食盐、煤炭、糖等的官商古道。广济圩古市场就建在京西古道上。古道上曾经商贾如云,是南来北往的大动脉(dàdòngmài),现嘉禾境内在古道上的分布有广济圩和太平圩两个圩场,中途还(hái)建有石桥铺古驿站,为旧时官员食宿、换马场所。 在(zài)第三次(dìsāncì)全国文物普查中,嘉禾县广济圩古市场被列为不可移动文物点,2021年被公布为郴州市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 钟水流域地区历史悠久,古风文化(wénhuà)(wénhuà)源远流长,游客在欣赏美景的(de)同时,也能深刻感受到古风文化的独特魅力。古老的建筑、传统的民俗,共同构成了钟水流域独特的古风画卷。
钟水荡古风

欢迎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暂时没有评论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